<noframes id="hhfhf">
    <track id="hhfhf"><strike id="hhfhf"></strike></track>

    <pre id="hhfhf"><pre id="hhfhf"></pre></pre>

    <track id="hhfhf"><strike id="hhfhf"><ol id="hhfhf"></ol></strike></track>

      <pre id="hhfhf"></pre>
      <output id="hhfhf"><ruby id="hhfhf"><b id="hhfhf"></b></ruby></output>

      <noframes id="hhfhf">
        <track id="hhfhf"><strike id="hhfhf"><ol id="hhfhf"></ol></strike></track>
            當前位置:江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工作簡報

            2022年第3期(總第107期)關心下一代工作簡報


            本期內容

            l全省關工委“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暨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在昌啟動

            l“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主題征文比賽圓滿結束

            l全省各級關工委積極開展預防青少年溺水工作

            l九江市關工委2022年關心下一代工作調研報告

            l景德鎮市關工委深入開展“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l鷹潭市關工委“五老”志愿者積極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l南昌縣關工委瞄準青少年成長新需求 彈好陣地建設“三步曲”

            l于都縣關工委積極探索關工委課程進黨校  提升各級干部做好關工委工作意識

            l吉安縣“五老”宣講“動”人心



            全省關工委“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暨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在昌啟動

            7月1日,全省關工委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舉辦全省關工委“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暨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啟動儀式。省關工委主任傅克誠、第一副主任王峰、常務副主任汪玉奇,南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關工委主任余正琨,市關工委第一副主任周關、常務副主任熊曉武、凌菲,南昌市文廣新旅局副局長熊偉出席。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長、省關工委專職副主任鄧國良主持儀式。各設區市關工委報告團團長,青少年學生、青年干部、新時代好少年代表和新聞媒體記者共計100余人參加。

            啟動儀式上,傅克誠宣布活動啟動,王峰宣讀了全省關工委“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方案,余正琨致辭,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全省新時代好少年代表徐浡廷作發言。
                   儀式結束后,全體人員在紅領巾講解員帶領下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展廳,觀看情景劇、黨史微視頻,聆聽并合唱《國際歌》,通過視聽結合的沉浸式參觀,近距離走進紅色歷史,身臨其境接受紅色教育、感悟偉大精神。

            參觀結束后,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汪玉奇為青少年作題為《在黨史中汲取青春力量》的宣講報告,從在黨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創新的力量、奮斗的力量、青春的力量四個方面,回顧和闡述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教育引導青少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最后,參加啟動儀式的青少年觀看了為慶祝建軍95周年舉辦的書畫展,重溫建軍歷史,追尋八一足跡,追憶紅色初心。
                   近期,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上饒集中營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等省內其他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所在地關工委集中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暨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掀起活動熱潮。

            “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期間,全省各級關工委將充分發揮我省紅色資源厚重優勢,依托省內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和各類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基地,通過線上線下聯動、關工委和教育基地聯動、“五老”與青少年聯動等方式,廣泛開展浸入式、體驗式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樂學黨史、善學黨史、學懂黨史,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用學黨史、頌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主題征文比賽圓滿結束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和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精神,推進以“弘揚井岡山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傳承紅色基因工程,鞏固深化“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活動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省關工委與省文明辦聯合舉辦了“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主題征文比賽。

            自活動啟動以來,我省“五老”結對幫扶幫教的青少年熱情參與,積極投稿,他們結合個人經歷,記錄在“五老”結對幫扶幫教下自身的成長進步、優良家風的確立傳承和家庭的喜人變化,闡述聆聽“五老”講中國故事、講中國共產黨故事、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講優秀家風故事的深刻感悟,歌頌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抒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表達老少攜手喜迎黨的二十大、一起向未來的信心決心,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風貌。經評審,評選出小學組一、二、三等獎共27名,初中組一、二、三等獎共29名,高中組一、二、三等獎共27名,大學組一、二、三等獎共18名。

             

            全省各級關工委積極開展預防青少年溺水工作

            暑期,全省各級關工委深入貫徹落實易煉紅同志專題調度部署嚴防學生溺水工作時的講話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要求,積極行動,聯合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五老”作用,深入開展預防青少年溺水志愿巡防、安全知識宣傳及暑期關愛服務等活動,為廣大青少年織密織牢防溺水“安全網”。

            一、提高思想認識,強化防溺水工作責任擔當

            今年5月,省關工委及時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青少年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關工委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落實“珍愛生命,防止溺水”活動各項舉措,保障廣大青少年的生命安全。7月份,在省關工委又陸續下發《關于轉發德興市關工委開展預防青少年溺水工作經驗的通知》和《關于學習貫徹易煉紅同志專題調度部署嚴防學生溺水工作時的講話精神的通知》后,全省各級關工委強化責任擔當,積極貫徹部署,把防溺水工作擺在青少年關愛工作的重要位置。如萍鄉市關工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嚴防學生溺水工作的通知》,迅速對全市“五老”參與防溺水工作進行廣泛動員和安排部署。德興市關工委舉行防止青少年溺水“水上護苗”巡邏值班推進會,市委書記楊秀福等領導親切看望防溺水巡邏員代表,并為其頒發“水上護苗”防溺水巡邏紅旗、發放慰問品。豐城市湖塘鄉關工委召開“防溺水”工作部署會,對預防青少年溺水工作作動員和部署安排。

            二、強化教育引導,全方位營造防溺水宣傳氛圍

            為進一步營造防溺水工作氛圍,筑牢思想防線,全省各級關工委不斷強化宣傳引導,讓防溺水教育春風化雨。如省關工委辦公室聯合省教育廳學校安全穩定工作處、省公安廳治安總隊、省應急管理廳安全生產綜合協調處、南昌市教育局、萍鄉市教育局、江西教育電視臺在贛江之濱成功開展江西省“愛生命 防溺水”公益講座大型直播活動,通過全國專家講座、民警案例警示、救援專家示范教學、防溺水原創歌曲演出等形式,為全省中小學(幼兒園)學生、老師和家長送上了一堂深刻、生動、精彩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課。宜春市關工委攜手藍天救援隊關工委深入到中心城區各中小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活動36場,受教育青少年達21129人。吉安市各級關工委懸掛防溺水宣傳橫幅(標語)3759條,印發防溺水宣傳單和《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長的一封信》23萬余份。

            三、發揮“五老”作用,加大重點水域排查巡視力度

            全省各級關工委紛紛組建青少年防溺水“五老”志愿巡查隊,充分利用基層“五老”熟悉水域情況、見識閱歷廣、遇事經驗足等優勢,加大對山塘、水庫、河流等重點水域的巡查力度。如進賢縣溫圳鎮關工委高舉“老黨員志愿服務隊”紅旗,身穿紅馬甲,在撫東大堤沿線一路宣傳、一路勸阻、一路巡查。彭澤縣黃嶺鄉“五老”防護隊持續開展定期不定時的常態化巡查,每到一處隊員們都認真細致地對防溺水警示牌的設立和繩索、救生桿、救生圈等救援工具放置等情況進行逐一檢查,堅決筑牢暑期青少年學生防溺水安全工作“防火墻”。吉安縣19個鄉鎮均成立了防溺水巡查小隊,全縣參與防溺水工作的基層關工委20多個,參與防溺水工作的“五老”人數190余人,開展防溺水巡查160余次。

            四、加強關愛服務,從源頭杜絕青少年溺水可能性

            全省各級關工委聯合有關部門,以留守兒童之家、假日課堂、校外輔導站等活動場所和各類教育基地為平臺,加強對青少年的暑期關愛服務,讓他們有所去、有所學、有所玩、有人管,降低私自外出游泳的概率。如撫州市關工委結合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十百千萬”系列活動、“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活動,組織“五老”加大與青少年兒童及家長的聯系和防溺水教育,重點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等的關心關懷,協助隔代老人加強對留守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和管理。九江市潯陽區人民路街道關工委聯合信華水世界組織轄區20余名學生開展防溺水實景安全教育,聘請專業救援教練為學生們詳細講解突發溺水事件如何處理、面對緊急情況如何自救、如何預防溺水等方面知識,提高學生們的應急處理能力。信豐縣大橋鎮中心小學關工委“五老”深入托管服務課堂開展防溺水安全講座,增強學生們的防溺水安全意識,讓學生們時刻牢記防溺水“六不準”。

             

            九江市關工委2022年關心下一代工作調研報告

                9月13日至23日,九江市關工委組織個調研組,分赴各地調研督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情況,側重了解“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樹家風、育新人”主題活動和“五老”工作室建設情況??傮w來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在各級關工委組織的扎實工作中,廣大“五老”無私奉獻,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品牌顯現。2021年以來,全市23個基層關工委組織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43人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都昌縣關工委副主任、太陽村理事長周裔開在建黨100周年時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武寧縣新寧鎮黃塅村關工委主任顧宏邦、廬山市白鹿鎮玉京村關工委顧問周桂花、市關工委報告團成員向東等3人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一、堅持四個完善,黨委把關工委工作納入總體布局,統籌安排,部署落實

            各地黨委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為契機,把關心下一代工作納入社會經濟發展大局之中,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狠抓落實。一是完善組織機構。構建了縣(市、區)、鄉鎮(街道)黨委主要領導任關工委名譽主任、分管副書記任關工委主任、老同志任關工委執行主任的組織架構模式,一些縣(市、區)委組織部長、政府分管領導任關工委副主任,大多數縣(市、區)關工委都有3名以上駐會縣級退休干部,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關工委主動作為、有關部門積極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關心下一代工作機制。結合黨政換屆,及時對鄉鎮(街道)、縣(市、區)直單位關工委班子進行了調整,確保關工委組織有活力、有動力、有吸引力。各縣(市、區)關工委辦公室均歸口組織部管理。多數辦公室配備了2名在職工作人員。有的對辦公室干部進行了提拔重用,使工作人員進得來、出得去、流得動。二是完善工作保障機制。一些縣(市、區)將貫徹落實《意見》列入縣委、縣政府跟蹤督查的重要內容,一些縣(市、區)以兩辦文件出臺了貫徹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關工委工作經費都在20萬元以上。三是完善聯席會議機制。各縣(市、區)堅持每年召開1-2次關心下一代工作聯席會議,合力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發展。修水縣關工委牽頭召開社會組織參與少年兒童關愛保護聯席會議。四是完善“五老”關愛機制。2022年春節前夕,市委副書記、市關工委名譽主任蔣文定帶領組織部、老干部局領導,登門看望慰問市關工委班子成員。各縣(市、區)黨委對從事關工委工作的“五老”,經常關心和關愛,在重大節日走訪慰問“五老”,對生病住院的“五老”上門看望,為“五老”訂制生日蛋糕。德安縣關工委堅持每年重陽節對鄉鎮、縣直單位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進行走訪慰問。武寧縣為獲得全國、全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的老同志給予一定的獎勵,并拍攝專訪在武寧新聞播放。

            二、加強一支隊伍三個基地建設,喜迎二十大主題教育豐富多彩,效果明顯

            2021年以來,市關工委報告團指導全市828個關工委報告團、2190名報告團成員,在青少年中持續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2200余場次,聽眾10萬余人次,教育引導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主題教育活動年,各級關工委報告團確立了近百個宣講課題,開展主題宣講1265場次,受教育人數達14.3萬人次。市關工委、市文明辦聯合開展了“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主題征文比賽,共收到征文104篇,選送12篇作品參加全省征文比賽,榮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4名。

            全市共有81個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和104個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7月4日,市關工委在修水縣秋收起義紀念館舉行了“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暨“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啟動儀式。全市各級關工委發動“五老”3000余人次,組織青少年開展游基地、學黨史活動1800余場次,受教育青少年人數達10萬余人次。廬山管理局關工委在廬山會議舊址紀念館成立了“黨的故事我來講”紅領巾志愿隊。濂溪區關工委組織青少年到濂溪公園開展清明祭掃等活動60余場次,受教育青少年3000余人次。

            “五老”工作室是發揮“五老”作用的重要平臺。市關工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下發了《關于開展“五老”志愿服務 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通知》。全市“五老”志愿者隊伍1.6萬余人,建立“五老”工作室260個,開展各類幫扶幫教活動1775場次,參與青少年達10.5萬余人次。涌現了一批有影響、有成效、青少年喜歡的“五老”工作室。市關工委在九江學院掛牌了“陳忠教授工作室”,陳忠是九江學院教授,今年83歲,擔任市關工委報告團副團長十多年來,每年為青少年作宣講報告近百場次,接受青少年心理咨詢近千人次,他的線上直播課“家庭家教家風”單場收看收聽人數達7萬余人次,被青少年稱作“知心人”。周裔祥是市公安局黨委原副書記、副局長,在他居住的經開區向陽街道新湖社區成立了“周裔祥同志工作室”,帶領7位“五老”,社區開展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普及法律知識、預防青少年犯罪、解決鄰里糾紛等工作。九江縣委原書記劉同顏是烈士后代,退休后回到都昌縣汪墩鄉成立了“劉同顏工作室”,挖掘當地紅色資源,為青少年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湖口縣在特教學校建立了特殊青少年關愛中心,成立了“葛曉鸞工作室”,組織“五老”志愿服務團隊每周兩天義務上門送教。潯陽區在矛盾調處中心建立了“老政法干部工作室”,發揮老政法干部的特長,對青少年開展法治宣傳、培訓、咨詢和各類矛盾調處工作。廬山市5名退休檢察官建立“老檢察官工作室”,對青少年開展法律知識宣講,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跟蹤幫教等活動。彭澤縣公安局退休民警尹先明成立尹先明工作室,1998年以來,深入學校為青少年講法治課、雷鋒精神等紅色故事1800余場次,聽課學生達9萬余人次,收到學生來信200余封,結對幫扶困境學生和失足青少年29人。

            三、主動作為,積極擔當,“‘五老’弘揚好家教好家風”主題活動點面結合,全域推進

            市關工委及時召開全市關工委工作會議進行“樹家風、育新人”主題活動動員部署。去年12月22日,在德安縣召開了全市“黨建帶關建、家風育新人”現場經驗交流會。今年7月8日,全省關工委“樹家風、育新人”主題活動現場會在永修縣吳城鎮召開,省關工委班子成員到會,市關工委主任史之漢和吳城鎮關工委主任在會上分別作了典型發言。兩次會議省關工委主任傅克誠都親自到會并作講話,充分體現了省關工委對我市關工委工作的關心和關愛。市委主要領導兩次到會指導,充分表明了市委對關工委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各地通過“五老”示范帶動,“一對一”結對家庭先行推廣,全市已打造“樹家風、育新人”示范點632個,教育基地186個,示范學校107個,示范景區50個,家風家訓廣場142個,懸掛家訓牌10萬余戶,其中彭澤縣2.2萬余戶。永修縣在18個鄉鎮35個村(組、小區)開展示范點建設。武寧縣建設了全程8公里的宋溪高速路口家風家訓示范路。柴桑區在岷山鄉3公里集鎮街道掛牌780戶。瑞昌市湓城街道南水公園小區在樓棟大廳統一制作住戶家風家訓牌。潯陽區湖濱小區共有家庭2000余戶,家家戶戶懸掛了家風家訓牌匾。修水縣太陽升鎮楊梅渡村把韓氏家訓示范點、婦女半邊天紀念館、抗戰紀念館一同打造成家風家訓實踐基地。市關工委轉發了武寧縣推進家訓入戶的做法,提出了開展優秀家訓進百萬家庭行動方案,努力實現“樹家風、育新人”主題活動全域推進的目標。

            以家風家訓教育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開展“樹家風、育新人”主題活動的初心使命。各級關工委著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全市共建立家長學校639所,“五老”家庭教育指導師556人,通過線上線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1082場次,開展《家庭教育促進法》宣講305場次,參與家長達14.5萬人次。八里湖新區在畔湖、園藝社區和八里湖二小組織學生書寫和懸掛家風家訓等活動。修水縣公益培養了84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心理健康指導師,搭建了線上家庭教育直播平臺,線上聽課人數累計達493萬余人次。

            市關工委同市文明辦、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在青少年中創“三好青少年”(在家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活動,大手牽小手,發揮典型示范的引領作用,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湖口縣共評選出“三好青少年”612名。共青城市把爭當“三好青少年”與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少先隊員評選相結合,與創建家風家訓示范學校融為一體,在全市中小學校實現全覆蓋。

            四、夯實“萬老圓夢”工程,關愛困難青少年走深走實,落實落細

            2015年底,市關工委提出開展“萬老圓夢”工程,動員“五老”與青少年結對幫扶幫教。市關工委班子成員連續8年與修水、都昌的11名學生結對幫扶幫教。自2019年起,通過“關工加義工”,開展“橙光助孤”活動。截止2021年底,全市“萬老圓夢”“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達5萬余對。2021年,全市共籌措幫扶資金1000余萬元,幫扶幫教各類困境青少年3000余人。今年,在春節前夕,市關工委下撥幫扶資金40余萬元,開展暖冬助學活動,幫助困境青少年200余人;5月,市關工委從關工委基金拿出20萬元幫助太陽村;8月,市關工委下撥“萬老圓夢”資金60余萬元,幫助今年考上大學的困難學生近300人;9月,在全省99公益日網絡募捐活動中,全市關工委組織共募集資金75.5萬余元,其中都昌縣、瑞昌市、彭澤縣、永修縣達到10萬元以上。濂溪區“五老”項木桃,連續三年,每年捐助5萬元,共資助困難學生63人。

            各級關工委把防溺水工作作為關愛青少年的重要抓手,組織“五老”志愿開展重點水域安全巡查工作,在山塘、水庫等重點水域放置安全警示牌、救生圈、救援桿等救援器材,通過多種方式開展防溺水宣傳,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四點半學校、“五老”工作室等陣地,充分發揮全市1970個少年兒童服務組織的作用,邀請“五老”為孩子們進行課后和假期公益性輔導,并深入開展防溺水工作專項督查。全市建立防溺水志愿服務組織1236個,“五老”志愿者4122人,在重點水域開展防溺水巡查近萬人次。

            (九江市關工委)

             

            景德鎮市關工委深入開展“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為強化價值觀引領、堅持立德樹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按照上級關工委文件要求,景德鎮市關工委圍繞“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抓住重點,創新活動內容,深入開展了以下相關工作:

            一、開展主題宣講活動,激發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圍繞迎接和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依托“五老”報告團、宣講團,持續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打牢青少年成長成才的思想根基,市關工委關愛報告團召開了全體成員工作部署會,緊接著深入市屬24所中小學校,開展以“喜迎二十大”為主題的宣講活動。樂平市關工委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喜迎二十大”主題宣講17次,參與師生43446人。浮梁縣關工委關愛報告團開展主題教育進校園活動26次。珠山區關工委開展了“喜迎二十大,關愛青少年”贈書活動和愛心筆會。通過主題教育宣講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以昂揚精神狀態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

            二、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利用景德鎮紅色資源和革命歷史教育基地,結合傳統節日、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社會實踐、軍旅實踐等主題教育活動。昌江區關工委持續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授牌昌江一中、梧桐小學為學雷鋒薪火小組,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創新開展線上主題班會、網上清明祭奠、手抄報畫清明等清明祭奠英烈活動,表達對革命先輩的懷念和崇敬。浮梁縣鵝湖鎮關工委、壽安鎮關工委組織學生到革命烈士碑前開展祭英烈活動,并在現場開展生動的紅色主題教育宣講。通過“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優良傳統,厚植紅色基因,激發愛國情感,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市關工委配合市委宣傳部等部門,開展了“新時代好少年”評選、學習宣傳活動,評選出景德鎮市“新時代好少年”20名,召開了典型事跡發布會。樂平市開展“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活動8次,參與學生6658人。

            三、開展文化育人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充分發揮征文演講、書畫大賽、文藝展演等方式的重要作用,培養提高青少年的審美和人文素質,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樂平市圍繞“強國有我”“童心向黨”以及校園文化節等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開展朗誦、演講、征文、競賽活動和書畫創作21次。浮梁縣關工委積極組織全縣各中小學校開展“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主題征文活動,各學校報送50余篇文章,經過縣教體局關工委評選出優秀文章20篇,并選送10篇文章報送市關工委參加評選活動。昌江區關工委舉辦“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演講比賽,在全區41所中學評選出11支代表隊進行決賽,最后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金。市關工委、市文明辦組織了“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主題征文比賽活動,收集優秀作品32篇,其中評選出8篇報省關工委、省文明辦參加評獎。

            四、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推動黨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為豐富黨史教育內容,創新黨史教育形式,拓展黨史教育載體,擴大青少年黨史教育覆蓋面,市關工委舉辦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報告會。樂平市關工委在登高山烈士紀念館舉行了“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暨“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啟動儀式。浮梁縣關工委聯合縣教體局在瑤里鎮陳毅舊居啟動了全縣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珠山區關工委在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舉行了“陽光護航、相伴成長”——“喜迎二十大 同心向未來”軍旅體驗活動。據統計,在“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中,參與的“五老”2273人,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152929人。

            (景德鎮市關工委)


            鷹潭市關工委“五老”志愿者積極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來襲。面對新一輪疫情擴散風險,鷹潭市關工委“五老”志愿者主動請纓,按照屬地管理要求,第一時間到所在社區報到,堅決服從社區黨支部的號召和安排,齊心協力筑牢戰“疫”防線,踐行著“忠誠敬業、關愛后代、務實創新、無私奉獻”的“五老”精神。

            “疫”絲不茍,他們是社區“守門員”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全市“五老”志愿者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揚身先士卒精神,“舍小家,顧大家”,實行“5+2,白+黑”工作模式,一直堅守在防疫崗位上,始終沖在抗疫一線上。高新區白露街道金橋社區關工委主任堅持做好動員居民、守卡口、值夜班等工作。月湖區交通街道關工委副主任孫桂芝用大喇叭走街串戶,提醒居民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和正確佩戴防護口罩,并堅守在社區卡口查驗核酸和通行證;四青街道關工委副主任董加祿積極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居民核酸檢測、進出口登記;東湖街道關工委副主任鄧重陽帶領西門村委會理事會成員實施封門管理,協調分配人員卡點,做好全村核酸檢測工作,守護群眾安全,筑牢疫情防控防線。

            “疫”路同行,他們是社區“保障員”    

            “疫情無情,人有情”。市區實行靜默管理后,部分社區內居住的獨居老人及行動不便居民的一日三餐成了大問題?!拔謇稀敝驹刚邆冎鲃勇撓敌^內的高齡老人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上門協助核酸檢測,成為他們貼心的“老伙伴”。市關工委"五老"志愿隊隊長范麗娟和隊員周志花積極行動,在高溫下搬運分送生活物資,協助維護居民核酸檢測秩序,上門請樓棟居民下樓做核酸檢測,即便拿著小喇叭喊話喊得口干舌燥也毫無怨言。她們認為,作為一名"五老"志愿者能在疫情期間發揮自身作用,盡一點微薄之力,是值得驕傲和欣慰的事情。

            “藝”起守護,他們是防疫“宣傳員”

            全市”五老“志愿者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人文關懷和關心照顧,全力保障社區群眾的健康安全,及時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了解掌握社區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難,協助社區為群眾排憂解難。疫情封控期間,廣大“五老”志愿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宣傳防疫知識,歌頌一線工作人員的感人事跡,展現鷹潭市干部群眾無私奉獻、勇于戰“疫”的精神風貌,為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勁。

            老驥伏櫪志千里,夕陽映輝黨旗紅。在特殊的考驗面前,全市“五老”志愿者們用擔當演繹人生精彩,用奉獻詮釋初心使命,守望相助渡難關,展現抗擊疫情的“銀發力量”。

            (鷹潭市關工委)

             

            南昌縣關工委瞄準青少年成長新需求 彈好陣地建設“三步曲”

            南昌縣關工委貼近新時代青少年成長需求,依托“三條”路徑,把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起來;發揮“三工”優勢,把青少年活動陣地用起來;緊扣“三大”領域,讓青少年活動陣地活起來,推動青少年活動陣地高質量發展。

            一、依托“三條”路徑,把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起來

            主動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明確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列入縣委、縣政府對鄉鎮目標考評項目,為陣地建設提供強有力政策支持。采取由單一新建變多元拓展的陣地建設模式。一是借助陣地。借助村公用房、閑置校舍、宗祠、農家書屋等,通過改造,升級為青少年活動陣地。二是新建陣地。由村、社區提供場所,縣關工委爭取政府支持,三年來,縣財政共投入資金840余萬元,新建青少年活動陣地120個。三是融入陣地。抓住社會民生工程發展機遇,將新農村建設、創建縣級文明城、城中村改造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農村黨建所需的活動室與青少年活動室一同規劃,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全縣建青少年活動陣地271個,總面積約35000平方米,陣地建設及設施設備投資共計4360多萬元,實現村村建有活動室、鄉鄉建有活動中心。

            二、發揮“三工優勢”,把青少年活動陣地用起來

            發揮關工(“五老”)、志工(志愿者)、社工(社會工作者)的優勢作用。一是搭建“五老”奉獻余熱舞臺。組織全縣2328名“五老”以革命傳統的教育宣傳員、社會風尚的監督員、思想道德教育的輔導員等多種身份,扎根本鄉本土本村,開展一系列關愛服務活動。二是搭建志愿者奉獻愛心平臺??h關工委與縣志愿者聯合會攜手,號召542名志愿者利用閑暇對中小學生進行課業輔導;動員10840名志愿者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到活動陣地開展志愿服務;發動縣直、鄉鎮和企事業單位7260名志愿者認領縣關工委、縣志聯會擬制的關愛青少年的服務項目。三是搭建社會工作者服務青少年臺。區分城鄉兩個維度、課間課外兩個時段,針對青少年群體的不同需求和個性化要求,每年由縣財政撥付204萬專項資金,采取縣關工委制單(制定服務項目)、社工組織領單、政府買單的方式,通過競標方式向社會工作者購買服務。

            三、緊扣“三大領域”,讓青少年活動陣地活起來

            一是把陣地建成“代際和諧的怡園”。以“老少共建”為目標,以“大手握小手”為載體,通過“鄰幫鄰、親幫親、人人都來獻愛心”和“千名‘五老’進千家、結千對、幫千人”等形式,開展“向日葵行動”“愛心呵護、筑夢啟航”等特色濃郁的結對幫扶幫教活動,讓老“傳承、關愛、教育、保護”孩子,孩子“尊敬、學習、繼承、弘揚”老,使“五老”與青少年面對面交流、心連心互動、手牽手共進。二是把活動陣地建成“鞏固知識的學園”。組織“五老”在下課時把孩子護送到活動中心,督查孩子寫作業;動員志愿者輔導孩子完成作業,鞏固知識點;邀請社會工作者利用專業所長,為青少年講授專業技能,使老同志樂意、青少年滿意、廣大家長中意。三是把活動陣地建成“健康娛樂的樂園”??h關工委和縣志聯聯合聯動,關工、志工、義工“三工”合力育人?!拔謇稀遍_展“講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中華傳統文化公益行”等一批活動,社會志愿者針對留守兒童推出的“冬日暖陽”“守護天使、假期陪童”等一系列舉措,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暑期陪伴,是最貼心的愛”“安全童行”等服務活動,通過競標方式向社會工作者購買的“父母新學堂、智慧伴成長”“兒童新世界、成長心港灣”等一批服務項目,已成為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活動項目。

            (南昌縣關工委)

             

            于都縣關工委積極探索關工委課程進黨校  提升各級干部做好關工委工作意識

             

            為深入貫徹好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思想意識,從源頭上加快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關工委主動作為、有關部門積極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關心下一代工作機制,于都縣關工委積極探索,將關心下一代工作課程納入縣委黨校培訓課內容,有效提高了各級領導干部對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形成共同關愛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工作氛圍。

            一、主動匯報,爭取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

            《意見》出臺后,縣關工委第一時間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了匯報,抓住去年縣鄉班子換屆以后新進領導干部大都安排進黨校學習這一契機,提出把學習《意見》、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內容納入黨校在職干部培訓內容設置的建議,使各級干部一進新班子擔任領導就能了解《意見》精神,思想上就能更好地以《意見》精神為指導做好關工委工作。

            該建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縣委書記黃法在縣關工委呈報的工作計劃安排報告上簽署意見,作出批示;縣委副書記郭書瓏親自主持召開縣關心下一代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組織集體學習《意見》,進一步提高領導小組成員和關工委班子成員思想認識,對如何抓好學習宣傳貫徹《意見》提出具體要求;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高華親自對培訓計劃進行安排和部署,為關工委課程進黨校奠定了扎實基礎。

            二、積極聯系,爭取黨校和部門支持

            為確保關工委課程進黨校取得實效,縣關工委積極向有關部門推送關工委工作相關資料和《意見》文件,大力宣傳近年來贛州市全市和于都縣全縣各級關工委組織取得的成果,爭取有關單位部門對關工委工作的重視和支持??h委組織部對培訓課程的時間安排進行了精心調整,確保了每期干部培訓都有關工委課程內容。

            三、精心準備,保證授課內容和質量

            為確保黨校講課質量,縣關工委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授課人選和講稿提綱,為授課人提供了大量文件和資料,并召集縣關工委“五老”宣講團和機關全體人員集體聽課試講,針對試講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最終通過反復修改,制作課件,形成正式講稿——《只有關心下一代,才有希望和未來》。

            5月23日,縣關工委組織“五老”宣講團成員丁橋榮到黨校授課,詳細闡述了《意見》精神和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關心下一代工作形勢,以及怎樣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本次授課獲得了黨校老師和學員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和報道。

            四、成效明顯,逐步推動制度化的形成

            在黨校干部培訓班中專門開設關工委課程,是新形勢的需要,是黨政重視的體現,也是關工委工作的一次新嘗試。目前,于都縣已將關工委工作納入今年縣委黨校教學計劃,列為科級干部、黨務干部、后備干部、村“兩委”干部的培訓計劃,并且今后將形成黨校黨政干部培訓課程的一項制度化、常態化安排,為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

            市關工委正在全市推廣于都縣關工委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推動贛州全市20個縣(市、區)與于都縣一道把關工委工作列入黨校培訓課程,推進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邁上新臺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贛州市、于都縣關工委)

             

            吉安縣“五老”宣講“動”人心

            吉安縣充分發揮“五老”宣講團優勢,堅持以青少年為重點對象,以黨的創新理論、紅色基因傳承等為重點內容,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組織“五老”人員深入基層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宣講,反響熱烈。

            小故事闡釋大道理,宣講更走心。用黨的故事啟發人。近年來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等,“五老”宣講團精選黨帶領人民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載人航天工程獲得巨大飛躍等偉大成就故事,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形象講生動講透徹,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用革命故事感染人。充分用好縣域紅色資源,編寫紅色故事《延福風雷震贛西》,講述“獨臂將軍余秋里”等吉安縣46位開國將軍的感人故事,真實的人物和鮮活的故事讓聆聽宣講的干部群眾深受感動。用身邊故事影響人?!拔謇稀毙v團精心編撰該縣涌現的蔣新東、歐陽廣安等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的故事講稿,大力宣講這些群眾身邊可親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用故事背后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價值影響人、教育人。

            新時代善用新形式,宣講接“地氣”。巧用新載體。為適應時代變化和受眾需求,“五老”宣講團成員運用 PPT 課件、動漫、手機短片等新媒體形式,圖文并茂、音視頻結合展示宣講內容,推動理論宣講“活”起來?;钣枚嗍侄?。將宣講“大鍋燴菜”轉變成因人制宜的“特色菜”,把宣講與唱紅歌、經典誦讀等結合起來,讓宣講更“入味”。結合傳承弘揚廬陵文化,組織編纂《永和古今》等10余本讀本免費贈閱。結合誦記“弟子規”踐行感恩活動,全縣先后有5萬余名中小學生參與感恩教育活動。善用體驗式。組織青少年學生前往文天祥紀念館、將軍公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工業園區高新企業、吉州窯景區陶研館等場所,開展現場參觀及體驗式宣講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在親身觀摩和體驗中感悟成長。

            零報酬彰顯“夕陽”情,宣講“動”人心。無私奉獻講。以能進入這個團隊當作一份無上榮譽,“五老”宣講團成員不計條件、不計報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宣講。年逾古稀的退休老教師劉來興,入“團”10余年仍不停歇,僅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宣講地方黨史就達33場。樂學苦練講。宣講團成員在充分運用自身豐富知識和閱歷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參加各類學習培訓,更新知識儲備、反復打磨試講,讓宣講與時俱進,吸引人更打動人。堅持不懈講。在縣關工委牽頭下,“五老”宣講團每年年初制定宣講工作計劃,成員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宣講工作?!拔謇稀毙v團自組建以來,一茬接著一茬干,先后開展宣講3000余場,受眾達50余萬人次,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在紅色熱土上豎起了一面鮮紅旗幟。

            (吉安縣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