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hhfhf">
    <track id="hhfhf"><strike id="hhfhf"></strike></track>

    <pre id="hhfhf"><pre id="hhfhf"></pre></pre>

    <track id="hhfhf"><strike id="hhfhf"><ol id="hhfhf"></ol></strike></track>

      <pre id="hhfhf"></pre>
      <output id="hhfhf"><ruby id="hhfhf"><b id="hhfhf"></b></ruby></output>

      <noframes id="hhfhf">
        <track id="hhfhf"><strike id="hhfhf"><ol id="hhfhf"></ol></strike></track>
            當前位置:江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經驗交流

            托起明天的太陽——樟樹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紀實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希望所在。樟樹市關工委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積極探索適合關工委特點的方法路徑,以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育人為先”著力做好青少年成長成才路上的“加減除”三道題,不斷提高關心下一代工作整體水平。

            一、立德樹人 鑄牢信念 做好成長成才正能量的加法題

            為使每一場宣講凸顯精準性,靈活性,實效性,及時調整充實了市關工委關愛報告團成員,并頒分了聘任證書。調整后的15名關愛宣講團成員,有教授級的有3人,副教授級的有6人,女姓有5名,有四史、中醫 古文化,傳統文化,醫學,生理、心理等專業人才,無論從知識結構,年齡結構、還是專業、性別結構都比較合理,是一支具有實力強大的宣講隊伍。在此基礎上市關工委及時下發了年度宣講計劃,落實了宣講主題、宣講人、宣講學校及對象。用宣講增添助力青少年正能量成長的加法題。

            1、用心宣講 賡續傳承紅色基因。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青少年、引領青少年。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少年從中汲取信仰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牢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積極投身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突出重點 精心選課, 圍繞“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校園”的主題,統籌安排紅色故事、藥都文化、青春期健康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宣講活動,滿足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需求。全年共開展關愛宣講報告51場,其中二十大報告宣講25場,受教育青少年5000多人次。每一堂課,用好60分鐘,結合自身經歷和學習體會,緊貼主題、把哲理講生動、讓真理進心中,既講清學什么、怎么學、更注重啟發,學了之后怎么做。青少年評價說,市關愛宣講團送來了“精神大餐”。

            2.用情牽手,公益活動體驗實踐正能量。緊密結合實際找準工作切入點。市關工委會同教體局、團市委、少工委聯合組織全市“三旗飄飄”“大手拉小手,共創文明城”公益行動。在市實驗學校舉辦總啟動儀式之后,黨員、團員、少先隊員積極響應,各地各單位結合實際開展創文明城公益行動。雙金園藝場關工委舉辦學習中藥材知識,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健康安全”為主題的“三旗飄飄”科普教育活動。臨江府城小學關工委開展了以“傳承藥都文化,弘揚樟幫精神”為主題的體驗實踐活動。全市共開展“三旗飄飄”公益行動共22場,參與活動的黨員 、團員、少先隊成員有5230人。每一場公益行動都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傳遞愛、踐行愛。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化為具體的行動。

            3.用行示范,引領青少年爭做時代新人。積極開展“立文明家訓、樹優良家風、爭做‘三好’青少年活動”試點工作。市關工委會同宣傳部、教體局、團委、婦聯以及永泰鎮鎮、村110名干部組成10個工作組,上門入戶做工作,確定了全村648戶家訓內容并掛牌上墻。建設了23米長的家風家訓墻,集中展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紅色家訓和名人家訓,姓氏家訓和村民家訓,“三好”青少年和最美家庭風貌。評選5名“三好青少年”、7個最美家庭,將永泰鎮車埠村高標準打造成全市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示范點。試點打造出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十二個一”家教家風主題活動的工作模式。成為遠近皆知的網紅打卡地。尤其是新創作的樹家風育新人百首童謠與兩首歌曲,中小學生和幼兒廣為傳唱的好做法在宜春乃至江西都獨樹一幟。在試點基礎上,及時召開全市“樹家風、育新人”主題活動推進會。全市打造了20個“樹家風、育新人”村(社區),參與的“五老”98人,“五老”自身示范確立家訓的家庭戶數98戶,“五老”幫助確立家訓的結對家庭戶數294戶,“五老”帶動確立家風的其他家庭戶1138戶,開展家風實踐活動54場次,參與青少年1620人次,編著家風家訓一冊一讀本,宣傳冊36000份,百首童謠唱響家風育新人讀本3000本。家教家風建設觸動了大人的心,滋潤了青少年的心。在20個家風建設村中先后涌現出“三好青少年”58名,“最美家庭”40戶。青少年學有標桿、行有示范、家庭崇德向善。形成老人宣揚家風、后輩繼承家風、兄弟姐妹競比家風的良好風尚。良好的家風、家教不僅涵育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行,還有效凈化社會風氣,促進和諧穩定。

            二、法律護航  排除干擾,做好影響成才成長環境的減法題

            認真履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法定職責。持續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推動法治教育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切實加強青少年權益保護。

            1.“點對點”普法,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積極開展“宣講進校園、法律記心中”活動,幫助青少增強法律觀念,打牢遵紀守法意識,把“普法先行”引向深入,把“關愛明天”落到實處。政法部門關工委挑選43名“五老”人員到中小學兼任法制副校長并為43所學校作了“開學第一課”普法講座。深入開展“護航青春,法伴成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創新方法,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促進法制青少年意識的從小養成。一年來,全市“五老”法律教育宣講52場次受教育人數5280人?!拔謇稀遍_展的校園法制實踐活動,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和學校的好評。

            2.“面對面”幫教,重塑失足青少年生活信心。積極發揮“五老”獨特優勢和作用,組織“五老”人員深入看守所探望關心在押青少年,為他們送去書籍、衣物、水果,讓他們感受社會的關懷與溫暖。為配合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對未成年犯的改造工作,公安局關工委堅持14年為樟樹籍的未成年犯進行法制教育,對改造好的未成年犯每人發給100至200元的獎勵,以鼓勵他們努力改造的積極性。通過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全面了解在押人員思想狀態,分析思想問題,幫助他們消除心理包袱和思想顧慮,讓他們安心改造,改過自新,重拾生活信心,盡快從思想的陰云中走出來回歸社會。

            3.“肩并肩”守護,織牢青少年“防護網”。扎實做好防溺水和網吧義務巡查工作,助力平安建設。積極組織“五老”人員開展巡查江河水庫池塘工作。在暑假期間,通過懸掛標語、設專欄、編板報、發宣傳單、送《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防溺水宣傳做到入腦入心。組織“五老”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用案例分析等開展防溺水知識宣傳135場,受教育青少年和家長達15500人次。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上網監督管理,落實上網實名登記制工作。組織動員“五老”參與凈化網絡空間和網吧義務監督。全市104名“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認真履職,助推網吧常態化管理,在打擊違規經營的“黑網吧”,打造“綠色網吧”、“放心網吧”,凈化青少年成長環境中貢獻了力量。

            三、用情關愛 結對幫扶 做好成長成才遇困境的除法題

            堅持把為青少年辦實事、解難事放在重要位置。創新關愛服務方式方法,主動助力青少年解困。抓精準,做精細,下足繡花工夫。對困境青少年在生活上關愛的同時,更加注重從思想上關心、情感上關懷、心理上疏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不斷增強青少年的獲得感、幸福感。

            1.建立健全關愛基金,解困資金有保障。在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印發了《關于設立樟樹市關心下一代關愛基金工作協調會會議紀要》,確定采取“公職人員每年一日工資捐”,每年將當年總捐款額的50%左右作為關心下一代關愛基金;在基層鄉鎮、企業、社團開展設立關心下一代關愛基金試點,同時發揮“五老”優勢,爭取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捐助。2022年市級募集籌措關愛基金約110萬元。經樓鎮等鄉鎮街道募集籌措關愛基金約150萬元。市關工委對關愛基金收入、發放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明確愛心救助、親情守護、暖心慰問、情感聯絡、健康關愛五種情形使用細則。

            2.深化“一對一”幫扶,幫扶工作見實效。積極組織動員“五老”依托兒童之家、假日課堂、童心港灣等陣地,協同做好留守兒童、流動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青少年群體的關愛與服務工作。按照“廣覆蓋+精準化”的關愛幫助要求,全市有38名“五老”和志愿者與38名青少年結對“一對一”幫扶,并建立幫扶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市公安局關工委深入到劉公廟、永泰、黃土崗等鄉鎮的15所農村學校,為85名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毎人送上200-500元不等的扶助金并進行了關愛教育。全市各級關工委共資助困境青少年537名,資助金105萬元。幫扶活動為困難家庭解決了實際問題,為困境青少年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時擴大了愛心幫扶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讓關愛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

            3.關愛到“心”,用“心”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積極組建市關愛心理輔導團,在全市范圍內對具有心理輔導知識人員進行了尋訪,通過調查摸底,基層推薦,選出14名心理專業輔導團成員。心理輔導團成員,深入學校、社區、采取集體講課與個別心理輔導相結合,進行心理知識宣講輔導,對個另有心里障礙的,進行單獨輔導,全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講57場,單獨接受心理輔導的青少年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