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事跡——蓮花縣關工委主任 賀忠桂
我今年67歲,是一名老黨員,于2014年退休。2013年經縣委安排,擔任縣關工委主任至今。8年來,初心不改、主動作為、創新工作,吸納社會各方力量,在省、市、縣關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同志們的努力下,推動蓮花縣關工委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下面和大家交流我的幾點做法。
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班子帶隊伍。“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始終把加強黨的建設,優化班子結構作為首要任務,對全縣各級關工委組織進行嚴格把關,挑選政治素質高、頭腦靈活、勇于擔當、善于開展工作的干部任班子成員,不斷提升全縣各級關工委組織戰斗力。注重能力提升,聘請市關愛報告團講師和縣各級關工委帶頭人,通過理論輔導、分組討論、實地交流等多種方式,講黨建、講業務,對全縣13個鄉鎮,162個村(社區),58所學校,9個縣直單位等關工委負責人、工作人員實現輪訓全覆蓋,培訓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全縣各級關工委組織工作能力。制定縣關工委基層組織建設達標方案,實現全縣各級關工委組織標準化建設,推動方案落地見效,經過細致篩選,對達標工作落實成效較好的2個鄉鎮,組織各地關工委進行實地觀摩,通過作對比、找差距、談想法,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工作氛圍。
關愛留守兒童,真情溫暖伴成長。蓮花縣原是國家貧困縣,青壯年勞動力以外出務工為主,留守兒童較多。我始終將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扛在肩上,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召開主任辦公會,由縣關工委出臺《關于切實做好“五二二”工程的實施方案》,強調各級關工委要切實落實對留守兒童暑期“關愛不放假”行動。開展暑期支教,聯合縣龔全珍志愿者協會等社會組織,連續幾年邀請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大學生在蓮進行暑期支教,幫助留守兒童提升成績、開拓視野。今年以來,在全縣共設立支教點12個,參與支教大學生160余名,教育培訓留守兒童2000余名,黨員群眾充分肯定。截止目前,會同有關部門在全縣共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平臺36個,其中紅領巾丹勛營地13個,童伴之家8個,護童成長4個,陽光小屋8所,國學館3處。加強思想培育,建立縣、鄉(鎮)關愛報告團3個,2021年開展“四史”教育宣講26場,受教育師生2萬余人次,不斷加強全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
動員社會力量,用心育人助成才。全面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活動,由縣關工委每年至少組織召開一次結對幫扶幫教現場觀摩會。近兩年推動全縣結對幫扶幫教379對。如神泉鄉坪里村一名留守兒童被汽車撞傷,司機逃逸,急需手術,我立即籌集資金送去3000元關愛金,并安排干部專職結對幫扶幫教,協助聯系對接手術等事宜,兒童得到及時搶救,脫離生命危險,其遠在外地的父母聽到消息后感激萬分,親自到縣關工委致謝。高洲鄉一名學生因身患殘疾對生活失去信心,我多次上門撫慰開導,并安排一名副主任結對幫扶幫教,如今,該學生已大學畢業,考取教師資格證,入了黨并擔任小學校長,兒時受到的關愛讓他時刻不忘回報社會,近兩年主動放棄假期休息時間,來到縣留守兒童夏令營協助開展支教。全力傳承紅色基因,蓮花是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的全紅縣,紅色資源豐富,為推動教育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我做到紅色教育入心入腦,常抓不懈,積極向縣委領導建言獻策,倡議建立“蓮花一支槍”“劉仁堪事跡陳列館”等紅色展室80余處,協調開展“三史”等主題教育活動講座520余場,接待培訓游客和本縣中、小學生達18萬人次。重視獎扶助學,推動各鄉(鎮)村成立獎扶助學協會76個,籌措資金1000余萬元,2020年共開展獎助學活動82次,發放獎助學金50余萬元,獎扶學生600余人,并帶隊前往赴廣東、福建等地對接愛心企業家,籌集善款100余萬元用于資助特困學生,惠及特困學生50余人。
堅守工作崗位,一心為公樂奉獻。我時刻牢記習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積極投身關心下一代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每年夏季,為落實青少年防溺水工作,我通常都要走遍全縣的中小型水庫和部分重點山塘。防溺水的宣傳牌放在哪里,是否醒目,是否顯眼,我都要親自敲定位置。記得在一次巡查過程中,我高血壓病突然發作,但因還有必須巡查的水庫既偏僻又水深,前幾年曾發生溺水事件,絲毫不能有半點松懈,我堅持繼續巡查,直至實地確認各項防護工作充分到位才放心回家。遠在廣州的女兒生了小孩,需要我和老伴去照看,但考慮到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學生馬上會過來為留守兒童開展支教,我毅然決定留下來做好啟動和接待工作,幾年來會同縣衛健委、龔全珍志愿者協會等單位組織,年年圓滿完成了暑期支教工作,為全縣6000余名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使他們學到了知識、得到了快樂。
8年的關心下一代工作經歷,讓我十分感慨:“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人,組織上把這份工作任務交給了我們,我們就有義務把這份工作做好,關心下一代,就是關心國家的偉大事業。我們應該不忘初心、發揮余熱、兢兢業業,用責任和擔當呵護祖國的下一代!”